商品房买卖合同欺诈怎么认定

雪萍 | 被浏览 8年以前 |

我来帮他解答

还可以输入9000文字

    3条回答

    • AN拉勾勾 2015-11-17 09:35

      1、购房合同欺诈之一:虚假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

        商品房特别是期房销售过程中,广告往往是引起消费者购买欲并作出购房决定的促成因素。《广告法》规定广告内容必须真实,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开发商发布虚假的广告信息,无疑是以虚假信息诱使对方作出意思表示的欺诈行为。开发商交付的房屋达不到合同或者广告中承诺的事项的,应当认定为欺诈。

        2、购房合同欺诈之二:商品房开发证照不全且没有告知消费者

      0 评论

    • ag123456 2015-11-16 22:02

      对欺诈的认定主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一般认为欺诈的构成需具备以下要件:
      1、必须有欺诈的故意。
      2、秘须有实施欺诈的行为。
      3、受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并基于错误认识而为意思表示。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纠纷类型,买受人常常会遭到开发商以下的欺诈行为:1、销售现房时,将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销售;2、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牟取暴力;3、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从而骗取优质工程加价的;4、销售明知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公开销量的房屋的;5、虚标最低价、清盘价等欺骗性价格进行销售的;6、故意隐瞒开发商真实身份,或冒充其他开发商名义销售的;7、采取雇用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的;8、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对商品房做不可实现的虚假宣传的;9、在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商品房抵押给第三人;10、在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房屋出卖给第三人;11、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计许可证明的;12、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13、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0 评论

    • 诺言_4391 2015-11-16 21:56

      关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缔结过程中欺诈行为的认定
        在商品房买卖活动中进行欺诈和恶意违约的要承担最高至双倍购房款的惩罚性赔偿责任,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中的亮点。上述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的,明确了双倍赔偿在商品房买卖纠纷中的适用范围,防止其运用的任意性,对于正确维护开发商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起到了一定作用。实践中,因恶意违约行为客观性较强,较易审查和认定;而对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缔结过程中欺诈行为如何认定,实践中审判人员的认识不一。
      笔者认为,上述司法解释中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缔结过程中欺诈行为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欺诈行为的规定。根据上述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欺诈行为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类:即故意隐瞒真实情况和虚假陈述。在上述两种欺诈行为中,虚假陈述是作为,客观性较强,当事人举证不易,但法院认定不难,在此不作论述。
      对于故意隐瞒真实情况如何理解和认定,争论很多。根据王利明教授的观点(见王教授所著《违约责任论》有关内容),有义务告知对方真实情况而故意不告知,应认定为故意隐瞒,并提出认定故意隐瞒的关键是确定是否有义务向对方陈述真实事实。笔者认为,上述观点从理论上为我们确认隐瞒行为,提供了简明和可操作的规则。但王教授未对如何认定“故意”发表意见。
      笔者认为,按一般的理解,故意隐瞒显然不包括不知道或因过失而未告知的情况。应该承认,存在由于过失而隐瞒真实情况的可能。这就要求查明当事人的主观情况,如是否知道或应当知道真实情况,结合法律是否确定其有告知此真实情况的义务,若均是确定的,而当事人未告知,并造成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则可认定欺诈行为成立。商品房买卖合同缔结过程中欺诈行为一般较难认定,但笔者认为,有关的法条上有“故意”二字,就应该如此理解和操作,查明不了,依法不予认定即可,但不能推定。

      0 评论

    相关问题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本本亲密互 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